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?随着电视剧的热播,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,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,就以其精彩的剧情,精良的制作,精心的演绎,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,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,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!
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?
卢绾反叛刘邦为何受到如此震惊?
在历史上的古代,有一位名叫卢绾的燕国诸侯王,他的反叛行为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,尤其是对他身为诸侯王的安稳生活来说,这样的举动着实让人匪夷所思。
刘邦作为当时的汉朝创始人之一,对于卢绾的反叛表现感到异常奇葩和闹心。刘邦几乎懵了,气得要命。他的鼻子几乎被气歪了,可惜当时他正在平定淮南国的过程中受了重伤,无法亲自御驾亲征,否则他将会当面撕了卢绾。
卢绾的背叛行为引起了刘邦的极度愤怒,不仅让他心痛万分,还对他的伤势造成了严重影响。可以说,卢绾的行动宛如给即将日薄西山的刘邦下了一道催命符。
为何卢绾要反叛刘邦呢?毕竟做燕国的诸侯王,安安稳稳过日子也是一种极好的选择。然而,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。卢绾之所以选择背叛,既有自身的原因,也存在于刘邦的行为之中。归根结底,两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。
卢绾作为诸侯王,起初是对刘邦非常忠诚的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渐渐发现刘邦对他的信任和重视逐渐减少。与此同时,刘邦在一些重大决策中未曾得到卢绾的重要意见,这让卢绾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。
刘邦的冷淡态度和缺乏信任感逐渐消磨了卢绾的忠诚,让他对刘邦产生了疑虑和怀疑。卢绾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,同时也担心刘邦会对他采取不利的行动。
在这种背景下卢绾做出了反叛的决定。他希望通过背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,同时也向刘邦传递出一种警示,即如果不重视他的存在和意见,就会付出失去他的忠诚和支持的代价。
卢绾的反叛行为让刘邦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伤势也迅速加重。这个无法挽回的局面也是两人之间信任彻底破裂的结果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卢绾的反叛行为带来了诸多的反思。他的背叛不仅让人意识到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,也揭示了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博弈。通过这段历史事件,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信任是一种稀缺而宝贵的资源,而它的流失则往往会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其实卢绾也很无奈,这个件事情既有他自身的原因,也有刘邦的因素在里面,归根结底,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。
众所周知,刘邦最初封了八大异姓诸侯王,齐王韩信(后改楚王)、张王张敖(继承父张耳)、韩王韩信(与韩信同名,史书常以韩王信相称)、梁王彭越、淮南王英布、燕王臧荼、长沙王吴芮、闽越王无诸。唯没有卢绾什么事儿。或者是刘邦原想给卢绾封一个诸侯王,但轮不上。要知道当诸侯王要有两把刷子,凭真本事,否则无异于异想天开、痴人说梦。
比如齐王韩信、梁王彭越、淮南王,那个不是靠一刀一枪打出来的。而卢绾唯一的一次功劳还是在项羽死后同刘贾去征讨临江王共尉,结果还被打了个灰头土脸回来。
所以,如果要从丰沛集团中选一个头号吃闲饭的人出来,那么这个“殊荣”非卢绾莫属。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卢绾当诸侯王的节奏,谁让人家跟刘邦关系铁呢!
刘邦称帝不久,卢绾的运气果真来了。这个运气是燕王臧荼给的。臧荼最初属于陈胜吴广的部下,原本寂寂无名,后陪着上司韩广去攻打燕地。
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。章邯剿灭“张楚”政权后兵围巨鹿,赵王歇四处求援,于是韩广派部将臧荼前去求赵。臧荼当然不敢和章邯开仗,只是驻扎在远离巨鹿城的地方观望,最后很幸运地等来了项羽。项羽打败章邯,率兵入关主持分封,臧荼紧随其后,分一杯羹的机会不能错过。
果不其然,项羽在封分诸侯的时候就打了臧荼的数,将其封为燕王,另将韩广改封为辽东王。其实项羽是在诸侯王之间玩制衡术,目的就是让他们相互制约,相互消耗。
韩广失去燕国当然不会服气,只是当场不敢发作,回到封地后便率兵攻打臧荼。然而结果出人意料,韩广不仅没有抢回燕国,反而达上了性命。于是臧荼连辽东国的地盘也一并收归己有。
转眼楚汉战争开始,韩信进攻燕国,臧荼不战而降,因此也保住了诸侯王位。要说臧荼这个人比较识时务,乱世之中左右逢源,看惯了成王败寇,混成了一副人精模样。可也正是因为他太精明,所以看问题比较透彻。
在臧荼看来,刘邦封分异姓诸侯不过是权宜之计,迟早他会将这些诸侯王逐一铲除掉的。更何况,臧荼明白他这个诸侯王是项羽给的,刘邦既然容不下项羽,又岂能容得下项羽曾经的小弟!因此,臧荼干脆再“识时务”一回,与其等着刘邦挥来大刀,还不用先给刘邦一棒,于是他便成了第一个反叛刘邦的异姓诸侯王。
那么刘邦该怎么办呢?其实对于刘邦来说,剿灭臧荼是小事儿,防止其他异姓诸侯蜂起而攻之才是大事。不能因为一个臧荼而搞得异姓诸侯噤若寒蝉、人人自危,更不能出现“按下葫芦起了瓢”的局面。如果其他几个诸侯王并举反旗,群起而攻之,那么刘邦必然吃不了兜着走。
所以刘邦认为当下稳定人心最重要,好比当年封雍齿打消功臣们造反念头是一个道理。因此刘邦在平定臧荼时就带上了卢绾,等于是去燕国来个高瞻远瞩的就任彩排。
班师回朝之后,卢绾如约当上了燕王。此举,刘邦可谓是一石三鸟,既完成了封王卢绾的愿望,也暂时打消了其他诸侯王的焦虑,同时还为他在处理异姓诸侯王问题上赢得主动与时机。所以封分卢绾是刘邦非常必走的一步棋。
不过纵观汉初整个局势,刘邦确有将卢绾打造成另一个“长沙王吴芮”的意图。吴芮稳定西南,卢绾布防东北,为汉朝解决两大边患,何乐而不为!可是后来的局势越来越不按刘邦的意愿发展,当他软硬兼施,解决了楚王韩信、韩王信、赵王张敖、梁王彭越、代相国陈豨、淮南王英布之后,便彻底将卢绾置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。
道理很简单,卢绾也是异姓诸侯,其他诸侯王的前车之鉴,由不得他不去“兔死狐悲”。因此,感觉唇亡齿寒的卢绾活得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,生怕那一天被刘邦找个理由灭了。这就是卢绾反叛刘邦的根源所在——他不再信任刘邦。
卢绾这招就是利用“保存陈豨残部”来体现自己的价值,也是一种平衡术,细想并不高明,因为他虽出于无奈,但丧失了原则与立场,从而把自己推到了刘邦的对立面。因此当刘邦怀疑质问时,卢绾不敢面对,一味的称病逃避。
而当刘邦获悉卢绾同匈奴暗通证据时,没有原谅对方的余地,只能选择大兵压境。届时,卢绾无论是否真心反叛刘邦,但必须被动接受“反叛”的事实。
历史上很多事情的发生也许源于误会,但是最终却只能不得不,这其实是一种必然了,历史上本就没有那么多是非对错。
本文总结了关于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?的全部内容。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,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,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论剑历史网。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,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、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。